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管理 >> 教学计划

合肥职工科技大学

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高起专)

教学计划说明

发布时间: 2022-11-24      阅读: 1481

合肥职工科技大学

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高起专)

教学计划说明

 

一、专业基本情况

学习形式: 业余

学制:2.5年

所属专业大类(专科):汽车制造类

二、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和适应现代汽车行业发展需要,掌握汽车检测技术、汽车钣金、汽车美容、汽车电器、汽车敲补、维修等方面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且具备汽车检测技术、维修技术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具有创新精神,能适应生产、管理与服务一线工作需要,适应国际竞争需要,适应终身学习需要,能从事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及管理工作。其主要工作岗位是汽车检测、维护、修理、使用、质量检验、新技术的引进与使用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1.具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理论知识和德育知识;

2.掌握画法几何、三视图、轴测图、零件图,装配图等方面的知识;

3.具有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质量、尺寸链、工件定位及机械加工工艺方面的知识;

4.具备汽车修理工艺中的机械加工、钳工、钣金工的基本技能;

5.能够正确进行汽车维护作业、熟练掌握汽车发动机的修理技能等;

6.具备一定的生产组织和管理的工作能力。

三、毕业与证书授予

按照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修满最低毕业学分,并达到其他相关毕业要求,即可获得合肥职工科技大学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专科毕业文凭。

四、专业核心课程及说明

(一)《机械制图》

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和总体要求是让学生了解国家制图标准,掌握正投影法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点线面、基本体、切割体、相贯体、组合体的投影),机件形状的常用表达方法,标准件的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零部件绘制。本课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测绘练习等实践环节,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大量的测绘练习,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和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大量测绘练习为学生的绘图和读图能力打下一定基础,在后继课程、生产

课程学分:4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

1.薄板类零件测绘及造型;

2.轴套类零件测绘及造型;

3.轮盘类零件测绘及造型;

4.叉架类零件测绘及造型;

5.箱体类零件测绘及造型;

6.标准件与常用件测绘及造型;

7.滑轮架测绘及造型;

8.车床尾座测绘及造型;

9.机用虎钳零件拆画及造型;

10.齿轮泵零件拆画及造型。

(二)《电工电子技术》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学会简单的电工电子计算,能读懂简单的电路图,使学生了解和基本掌握模拟、数字电子技术中常用元器件的性能、作用。

课程学分:3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

1.晶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参数及选用;

2.三极管的特性、主要参数及选用;

3.三极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的设置;

4.静态及动态参数估算及各种电路的特点及应用;

5.数制与编码;

6.逻辑代数基础;

7.逻辑函数的化简;

8.逻辑门电路功能

9.组合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10.通用逻辑模块及其应用;

11.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及应用;

12.计数器的功能及应用;

13.电路及元件的基本物理量概念;

14.电路计算基本定律和定理;

15.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及相关分析;

16.方法:支路法、网孔法、节点法;

17.正弦交流电基本概念及相关指标含义;

18.三相交流电基本概念、三相电源和负载的连接及计算;

19.电与磁的原理、磁路及相关定律、变压器特性和应用;

20.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和其他变压器。

(三)《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课程目标: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本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能独立地应用这些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来分析实际工程中提炼出来的各种控制理论问题;同时强化动态的、系统的思想方法。并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工程计算和设计能力。

课程学分:4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

1.发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发动机的类型和编号规则;

2.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各组成部分的功用;

3.发动机的常用术语和基本工作原理;

4.曲柄连杆机构主要零部件的检测和维修方法;

5.曲柄连杆机构装配与调整方法;

6.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7.配气机构的功用、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相互装配关系;

8.配气机构主要零部件的检测方法和维修方法;

9.气门间隙调整方法,气缸压缩压力测量方法;

10.配气相位的测量和调整方法;

11.汽油机的燃烧过程和化油器的维护和调整方法;

12.熟悉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功用、组成;

13.冷却系的功用、组成、冷却液循环路线;

14.冷却系主要机件构造及工作原理;

15.冷却系主要部件的维护与检修知识;

16.冷却系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

17.发动机零件的清洗;

18.发动机总成装配的基本要求;

19.发动机总成装过程的检测;

20.发动机总成装配顺序。

(四)《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

课程目标:通过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为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课程学分:4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

1.发动机异响故障诊断的方法;

2.发动机点火系、燃料供给系故障的发生现象;

3.产生原因和诊断方法与手段;

4.汽油发动机油路产生原因和诊断方法与手段;

5.柴油机供油系统性能检测的方法;

6.冷却系、润滑系故障的发生现象、产生原因和诊断方法与手段;

7.传动系的作用、组成与布置形式;

8.行驶系的功用、分类及基本组成;

9.转向系的功用、分类及基本组成;

10.制动系的功用、分类及基本组成;

11.电控汽车诊断程序及模拟试验方法;

12.发动机电控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维修;

13.汽车解码器的使用方法;

14.汽车示波器和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15.发动机综合性能分析仪的使用方法;

16.学会四轮定位仪的使用方法。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依据学生专业理论知识能力发展规律,将教学实践纳入实践教学体系统一设计,并配完整的实践教学大纲。在毕业论文(设计)环节,要求学生参与汽车维修与检测,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融合。

六、教学计划进程表


detail